咨询热线:13081037589

无知与罪恶——一个死刑辩护律师对罪犯的思考

分享到:
点击次数:2223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1日11:45:13 打印此页 关闭
接到主审法官电话通知我联系小波(化名)家属的时候,我心里一震,虽让这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但还是感觉有些突然。尽管法官没有对我直说让家属到来的目的,也不让我告诉家属他们将要面对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法官清楚,律师清楚,家属一样也会知道这不是好消息。对作为辩护律师的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唯一能做的可能只有为小波祈祷死刑复核结果不要这么快的到来,因为结果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做律师近十年来,在看守所会见过无数被告人,或凶神恶煞,或温文尔雅,或诚惶诚恐,或破罐破摔,但无一例外的就是那种急切想摆脱牢笼的急躁,哪怕开始还在强作淡定,但终会流露出来恐惧与软弱的一面,因为律师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小波却是唯一的例外,一次又一次的会见,淡定的让我不敢相信他只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才19岁的孩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的淡定,因为他是我从事律师以来见过的第一个听完他叙述案情就认为他应该被判死刑的人。
在叙述案情的时候,小波平静的像一个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人一样,尽管一个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刚满三周岁的孩子两条生命刚刚在他手上逝去。原因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为酒后对异性的好奇,乘人熟睡想触摸一把,结果被发现了,因为怕自己的骚扰异性的行为被暴露,没有社会经验的他此时不知所措,处于对法律的无知他才痛下杀手;小波杀人的手段又太残忍,不仅勒死了这个年轻的母亲,同时又没放过被惊醒的幼童,最后还放火焚烧两人的尸体。作案后,他又回隔壁自己的屋子睡觉,直到有人喊救火救人,他还和众人一起救火、抬尸,直到警察在把他作为证人询问的时候,他才淡定的说出了是自己作案实情。我假想如果小波不是罪犯,是一名军人,那么凭他的心理素质,他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然而人生没有假设,因为这一次失足,他要在铁窗内度过短暂的余生。
虽然从一开始我就认为他应该去偿命,作为律师的职责我还是尽力去为他找一些理由,比如自首,初犯,杀人的动机,家属愿意赔偿等等,但是这一切均未能得到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毕竟是两条鲜活的生命,在一切工作履行完毕,就是等待那个难以躲避的结果。
为小波辩护是我职责所在,职责之外,我也思考、剖析小波,他究竟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小波为怎么会一步步走到犯罪的深渊?
在一般人看来,小波应该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恶魔,但是从他杀人的理由,我感觉到他的天真和幼稚。在犯罪的那一刻,小波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杀人犯,杀人的动机可能只是为了保全他一个好孩子的名声,从这方面来看他想做一个没有污点的人,他应该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是因为无知,因为不懂法,因为不懂的权衡,他选择了捡芝麻丢西瓜,因为面子,他搭上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条生命,事实上,最后面子也一样没有保住。如果小波在犯罪之前,留出半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后果,我相信他不会做出杀人的冲动,但是他没有给自己机会,也没有给那两条生命机会,也许人生就是正与邪的结合体,要么正压住邪,要么邪压住正,小波应该属于后者,我宁愿只看到小波正的一面。
在办案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小波的成长,小波出生在湖北的农村,父母在小波出生后到广州打工,把小波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小波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使他变得孤僻,不爱学习,不懂与人相处,太不善于与人交流,不知道是文化水平的原因还是性格的原因,他连一封家信都写不出来,年纪轻轻刚步入社会,踏踏实实的打工挣钱,不偷不抢,不论在什么处境,脸上总有淡淡的微笑,让人光从面相来看绝对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听话的好孩子,偏偏又是这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做出了市井无赖也不敢做的人命关天的大案,小波的这种性格,这种作为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我也不想再去深挖,毕竟小波的父母刚刚经历丧子之痛,但是我的直觉让我感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是造成小波踏上不归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父母的教育责任没有尽到,另一方面使社会原因造成小波的父母无法尽到教育责任,种种原因造成小波性格的扭曲,对生命没有敬畏之感,不能做到与人为善,落得最终害人害己,小波的父母应该反思,社会也应该反思。
此时小波的生命已经灰飞烟灭,虽属罪有应得,但不足以告慰受害人,更残忍的是留给双方家属永远的伤痛,作为小波的辩护律师,真的不想让死刑这道最后的法律防线起到作用,社会的责任引导民众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和谐共存,这需要每一个法律人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去共同维护,借用一位律师前辈的半句话——但愿人无讼。
上一条:石家庄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下一条: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